雷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天涯之旅之海口轮渡
TUhjnbcbe - 2020/10/23 3:28:00

(图片来自网络)

天涯之旅之海口轮渡

优伦

心灵的小船总是先于脚步,对于三亚,似乎早已相识,只是这种相识局限在影视作品或是别人的照片里。天之涯海之角,多么浪漫的地方啊,也许,世上美好的事物总会让人心弛神往,带着这种热切,10月2日,行装轻点,我坐上了去三亚的火车。之所以选择坐火车,原因有三;一是假期出行的人多,机票价格上涨,一是坐火车还可以看看沿途的风景,一是可以感受火车轮渡的过程。如此“琼”游对于本人来说比较客观。

人事无忧知道趣,一径东风逸自闲。对于风景,从广州到湛江还是比较熟悉的,虽说本人来自北方,但也在广东生活了二十几年了,对于竹林芭蕉以及风吹稻浪都不陌生,对于轮渡也有过亲身体验,在珠江或是在北江,悠然地坐上大船就把自己邮递到了对岸,而坐火车渡海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内心充满了期待。那一天,我是在傍晚时分上的火车,一路坐在车窗前,任由铁轨摇曳着时光,感知夕阳的发梢与新月的触碰,当然,思绪也有困倦的时候,偶尔也会打个盹儿……突然,几声沉闷的咣当声把我的清梦拽醒,看来是到了关键时刻了,我睁大眼睛静待着,尽管这时的窗外似一张墨布,但我相信星月一定还在,只是我的视线被什么东西挡住了,这让我多少有些遗憾,此时的车厢里有些燥热,但我将竖起的耳朵坚挺,那时的声音是有些杂质的,有金属与金属摩擦的粗犷,还有船拍水波的轻柔,这声音在间隔中持续,十分、二十分……我知道,自己所期待的轮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我看不见火车或是自己是怎样地上了游轮,正所谓感知着过程却说不清楚过程,只是听邻坐的美女不屑地说,火车是被一节一节地推到轮船上去的,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我假装淡定,但心里一直在打鼓,那么,我所在的车厢就应该是第九次被推上去的吧?那个能够承载火车的大船到底有多大呢?要跨跃的海到底有多宽呢?不知为不知,好在有百度这位老师可以随时请教,而且它绝对不会讥讽自己的少见多怪。原来,这是我国第一条跨海火车轮渡线,它从雷州半岛南端的粤海铁路北港至海南岛的海口市,全长24公里,年设计运送能力为万吨。巨轮上有专用的火车铁轨,难怪火车也能坐船呢!哈哈,长知识了!看来,人的无知,许多时候是因为懒惰。以前一个人外出游玩都要在小本子上先备课的,而这次,是因为大姐的女儿在三亚,所以就有了依赖感。

好山十里都似画,好水烟花古渡源。旅行就是看山看水看世界,但用眼看与用心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也许,旅行本身就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同样一个地方,每个人看到的景色不同,心理感受也不同,就像“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摄影师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拍出的景致各有不同一样。旅行是一种人生体验,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也是人生体验的某种隐秘的再现。体验需要亲身经历,但不是所有的经历都能永久地储存下来的,我们的大脑对经历不是全盘收录的,这就让许多不是贵人的人也多忘事。的确,有些事,我们当时会记得很深刻,就像学生背课文,当时熟得张口就来,但过一段时间就卡壳,所以温故知新犹为重要。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写游记的原因。是的,但凡有印记的都是需要动用感官的,比如听到、看到,但这些印记在时间面前往往都被转化成了瞬时记忆,而真正可以恒久留置在大脑沟回的是我们的知觉。如我们的味蕾,或是阅读“老人与海”的那种真实中带有虚幻的感受。只是这次坐轮渡的历程,以我的水平还不足以能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只是那份感受是真实的,所以我选择用自己平白的文字存储这份记忆。感觉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所谓自知,就是要感知距离,承认差距。自明么,也许只是自我安慰的一种说辞而已了。我羡慕和崇拜海明威式的大文学家,也羡慕那些过目不忘的人。但是羡慕总会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落,旅行中,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有些感受是需要慢慢咀嚼的。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我在想,神话并不是上帝缔造的,而是人类用智慧构筑的辉煌。对于轮渡之渡,我的确是把历史当新闻了。不过,头发长见识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把无知当有知。我时常这样安慰自己,如此,我便可以了解,在我的太多未知里,需要多一些勤勉,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俗话也说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火车继续前行,天涯不远,晨曦中,我的心与太阳一起跃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涯之旅之海口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