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广东湛江非遗雷剧,在那没有网络的年代
TUhjnbcbe - 2025/3/25 20:02:00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导读:广东湛江非遗“雷剧”,在那没有网络的年代,农村人这样狂热追星

说到戏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只知道京剧、黄梅戏、秦腔,很少人知道广东湛江的“雷剧”。这个“雷剧”并非“手撕鬼子”的雷人影剧,但在意义上更甚“手撕鬼子”。雷州半岛的雷剧,指的是雷州话戏剧,也叫雷州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剧种。

雷州歌是雷州半岛特有剧种,同时也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最初叫“姑娘歌”,至今有多年的历史(也有说多年的)。一开始是劳动人民用特有的强调,将生活的喜怒哀乐唱出来,与喊山歌有点类似。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80余种腔调,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在当地人看来完全不输京剧,甚至更受欢迎。

在90年代之前,雷剧是湛江地区最红火的表演,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来登台唱雷歌。群众一得知要请歌班的风声,会提前一两天来戏台下霸位置,丢块石头或者放张凳子做记号。更甚者是扛着草席铺地上霸位置,到了开唱的时候全家老小就坐在席子上听歌看戏。

那时每个乡都有一个土戏台,就是专门为一年几次的雷州歌准备的。重大日子,村里就请歌班来表演。每次的雷剧开场,就是当地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闻讯赶来“看歌”。台上刀光剑影,台下人山人海,外围还有各种卖虾饼、卖花生等小吃贩子,小孩子在人海中穿来穿去嬉戏。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雷州歌的生、旦角色也是有“粉丝”的,只要唱得好又长得端正,就会有海量的粉丝,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当红“小鲜肉”差,在当地比L晗还红!

粉丝们通常是30岁以上年龄的叔叔伯伯嫂嫂婶婶爷爷奶奶,他们非常的忠诚,一听村里准备请歌班来唱歌了,就会打听是不是自己的偶像来唱的。知道偶像在那条村登台了,铁定走路都要走去捧场。

当地的大人们都喜欢听雷剧,并且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在使用卡带的年代,家里的录音机大多是放雷剧卡带。在村里走上一圈,雷州歌不绝于耳,要不是这家放就是那家放,或者村民自己唱。吖——呛——

小孩子其实是看不懂雷剧的,因为雷剧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不一样,不是一首一首的,而是一套一套的,带剧情的。《穆桂英挂帅》、《陈世美》、《樊梨花薛丁山》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经典都会被编成雷剧,一部剧通常要唱上好几场(几天)才能唱完。歌词浅显易懂,韵调朗朗上口,表演生动逗趣,非常出彩。

对孩子而已,喜欢雷剧并非喜欢歌剧的本身,而是喜欢那份热闹,和台上掉落的头饰链珠。雷剧是晚上才开场的,白天孩子就会上戏台去寻找前一晚演员们遗落的小头饰和小珠子。其实这些东西大多是坏的,捡了也没什么用途,但孩子们捡在手里就跟捡到宝贝一样,满心欢喜。那单纯的年代,真是令人怀念!

20世纪末,雷剧就慢慢降温了。尤其是21世纪之后,电影、网络以及各种娱乐节目泛滥的年代里,雷剧的观众群就更加少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热衷雷剧,尽管上了年纪的人依然钟爱雷剧,但总体上雷剧是走下坡了。不仅雷剧,在这浮躁的年代各种“非遗”项目都在慢慢淡去,而这些项目又正好就是当地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生活的根基,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希望9年义务教育能重视这个现象,给孩子们少教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多教一些生活本质的东西。各种课外兴趣培训班,少教一些花里花俏的东西,多教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祖宗留下的精粹,不能断绝在我们的手里!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湛江非遗雷剧,在那没有网络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