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TUhjnbcbe - 2025/3/12 19:53:00
治白癜风办法 http://www.bdfyy999.com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

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为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

三贬三谪,客死异乡

《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中提到:“年十九,一举擢进士第,解褐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时在太平兴国五年也。”寇准不足弱冠便进士及第,可谓年少有为,此后步步高升,逐渐显露出自己超凡的政治才能,亦由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28岁时,因不惧圣威,直言进谏而获得了宋太宗的赞赏,宋太宗曾感慨:“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此后寇准真正成为了皇帝跟前的红人,备受恩宠,仕途更是平步青云。

淳化年间,寇凖与张逊相互敌视,某日寇准骑马与好友外出,却碰见一个疯子朝着他的马头高呼万岁,此事被张逊得知后,借机到皇帝跟前诋毁寇准两人当面对质互相揭短,引得宋太宗大为恼怒,各打五十大板,寇准因此第一次被贬官至青州。

寇准处事干练,有勇有谋,是皇帝手下最称心的大臣,他走之后,宋太宗一直闷闷不乐,满心盼望他能够尽快归朝,第二年,宋太宗主动召其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不久后又加给事中。

景德元年,寇准43岁,已经成为了一国之宰相,此时辽军趁着宋真宗根基未稳,率大军南下,直逼京都,大宋朝廷惊慌失措,真宗怯懦不决,想要迁都西南,苟且偷安。

是寇准力挽狂澜,一力主张真宗御驾亲征,稳定军心,最终宋将射杀了辽军先锋,打消了辽国吞并大宋的嚣张气焰,战争才暂时平息,两国签订下不平等和约,为双方争取了一段时间的和平,这就是“檀渊之盟”。

寇准在檀渊之盟中所做的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居功至伟,但是在当时那个尔虞我诈的朝堂之中却因此树敌颇多,在王钦若一伙人的攻讦之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寇准再次被贬至陕州做知州。

此后寇准在官海浮沉,遭贬重升,天禧三年,他重回政治核心,此时他已经年近六十,性格更加耿直,在朝中惹恼了不少人,不久后,刘皇后与丁谓等人联手第三次将他拉下相位,贬谪出京。

这一次遭贬,寇准再无翻身的余地,因为他的政敌丁谓当了宰相,寇准被一贬再贬,乾兴元年,他含冤负屈离开前往广东雷州赴任,那里苦不堪言,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

宦海沉浮一辈子,寇准如飘萍一叶,据说,他晚年穷困潦倒,62岁客死雷州之时连办后事的钱都没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宋史·寇准传》中的记载,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寇准奢侈的名声大而深远,以至于司马光在训诫子孙之时常常寇准举例曰:“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莱国公即是寇准死后的被赐予的爵衔。

出身望族,天之骄子

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

寇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他虽然父亲早逝,但家资丰厚,自幼出手阔绰,生活豪奢,进士及第之后尤甚。

寇准早年深受宋太宗恩宠,被赐婚与皇亲宋娥,夫妻二人有钱有势,婚后每天设宴享乐。有一次寇准的舅舅赵午到寇家做客,看到众宾纸醉金迷的生活不禁伤感地感叹道:“你如此沉迷享乐,却也不想想曾经你的母亲是如何勤俭持家的”

寇准听到舅父的教诲满脸愧疚,却不肯悔改,中午他大设宴席请赵午一同用餐,赵午执意不肯,又再次劝道:“你在这里吃得这么好,知不知道家乡遇灾,饿死了许多人。”寇准这才撤掉宴席,请旨回乡赈灾。

寇准贪图享乐,每次准备宴会都会耗费大量蜡烛,使得宅邸内外晃如白昼,当时邓州盛产花蜡烛,然而据史料记载当时邓州每年进贡给朝廷的不过一百只,蜡烛属于珍惜物资,普通人家用不起,一般都是使用油脂,寇准却“寝室亦燃烛达旦”,“厕溷间”也是烛泪满地。

欧阳修以杜衍的“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寇准对比,劝诫后人,在他看来,寇准才华卓绝却不得善终,其背后的原因与寇准本人的奢靡习性不无关系。

南宋陆游游览巴东,拜谒寇准像之时也作诗写道:“人生穷达谁能料,蜡泪成堆又一时。”陆游也认为寇准晚年的生活之所以穷困不堪,正在于他太过奢侈,耗尽了家资。

而且寇准举办宴席期间,还有众多歌舞乐伎表演助兴,寇准尤爱《柘枝舞》,据沈括记载,南宋的《柘枝舞》需用二十四人共舞方能完成,而曾经为寇准表扬过这支舞蹈的舞姬却说今日所舞“比当时十不得二三”,可见寇准之时若要舞一曲《柘枝舞》需要百人左右。

寇准会客必舞,可见耗费之巨大,而且待舞姬舞完之后,寇准往往赠绫一束以示喜爱。寇准的小妾茜桃因此写诗:“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寒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珍贵的绫罗绸缎轻易便能赏赐给舞姬可见寇准出手阔绰,司马光因此在劝导儿子之时就以寇准为反面案例,说:“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俸禄厚重,骄奢无度

寇准之所以能过上如此阔绰的生活与当时的俸禄制度不无关系,宋代重文轻武,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以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来看,俸禄之高确实惊人,比如从一品之宰相,有料钱贯,春冬绫20匹,绢30匹,绵两,70人的傔人衣粮,薪蒿炭盐等它物。

即使是从五品之中散大夫,如出任相应差遣,就有料钱45贯,春冬绫5匹,绢17匹,傔人餐钱约35贯,在京有职钱30贯,出任地方官则有10顷左右的职田。

当然,高级官员的收入,远远不限于各种规定的俸禄,宋代颇为推崇“以俸养廉”,时常会通过各种方式赏赐朝臣,以提高臣子的待遇,防止贪污腐败,譬如遇上皇帝登基、生辰及郊祀、明堂大礼,有大量赏赐可得。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恩例,如生前有赆礼,死后有赙赠等等,每次数量之巨,令人咋舌。何况,他们既无守阙之虑,恩荫制度又可保其子弟人人皆能入仕做官,如此优厚的待遇,使寇准有充足的条件过着奢侈的生活。

那么寇准晚年又为什么会如此凄苦呢?这就要说到北宋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俸禄差距了。

乾兴元年,寇准被贬谪为雷州司户参军,官职低微,仅有月俸12贯至15贯,粟禄2石至4石,按规定虽还有2顷至6顷职田,但岁租收入多寡不均,有些地方则根本无职田可言。

王安石在仁宗时论及州县官生活窘迫的境况时就明确指出:“其下州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

在这样的俸禄状况下,北宋生活困难的官员时有所闻,比如仁宗朝的洪渥,“以进士从乡举”,“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还其孥”,俸禄低微致使死在任上无钱治丧。

寇准一生行事豪奢,他少年及第,备受重用,很受皇帝恩宠,即便后来贬谪到了青州、陕州等地,官职也不低,俸禄优厚,娶的又是皇亲,自然财源不断,生活富足。

然而及至晚年,寇准陋习难改,仍然做不到勤俭度日,每到闲时仍旧如往常一般大肆宴饮,所以一家人坐吃山空,最终耗尽了家产,以至于功高盖世的一代名相不仅客死他乡,连丧礼都无钱操办。

故而钱惟演曾经评价寇准道:“诸君知莱公所以取祸否由晚节奢纵、宴饮过度耳。”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