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型的“快闪”美食节日,粽子不仅有咸甜,还有重口味,甚至加强版。
文
Richard
编辑
王琦璋
今年吃粽子了没?
最近各位的朋友圈里多了很多晒粽子的图片。
上哪找一次性能那么多好吃好玩的粽子呢?我下意识地就想到“粽子一条街”。
在成都,如果说哪样食物能在一年中哪怕只是短暂的日子小小挑战一下火锅的江湖地位,那它一定是粽子。从端午节前的半个来月开始,位于市中心不远马鞍东路上的商户,就像是商量好了集体搞快闪一样,变身“粽子一条街”。原来各司其职的店铺门面——邮局、小卖部、串串香、火锅店,此时的主业全是卖粽子。
成都“粽子一条街”
这里可以满足你对粽子的所有想象与需求:想现场尝鲜,有各种口味不间断现煮现卖热气腾腾出锅。要买回家或送礼,有抽真空包装配各种款式的礼盒,瞬间让粽子变得很高级。
这里深受大家喜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可以见证粽子制作的全过程:粽叶、糯米和各种配料摆在忙碌不停包粽子的人面前,后者身手麻利地拿起粽叶塑形、填馅儿、裹紧、扎牢……无论她们一年中多数时候的主业做什么,此时都忘我地沉浸在包粽子这个千年传统手工艺里。
据说熟手的大姐一分钟能包好几个,一天能包个……
感受一下这种手速
包粽子的老网红
“粽子一条街”可不是近些年被人为炒热的网红景点。它形成气候至今已有超过三十年的历史。
今年94岁的马婆婆还记得,当年自己和另外三位退休的婆婆为打发时间和补贴家用,端出粽叶、糯米在自家门前开始包粽子卖粽子的情景。从那之后,每年都有新的婆婆加入。如今,已经形成气候的粽子一条街上,包粽子的婆婆和多数店铺名字里包含的“婆婆”二字,是这条街上的“活招牌”。
去年央视新闻还采访了马婆婆
如今,四位“创始婆婆”中的只剩下身体硬朗的马婆婆健在,子孙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会亲自下场帮忙包粽子,一出现,成为整条街上的“网红人物”。
全国其他地方的粽子可以在这条几百米的街上觅得踪影。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博大精深,在“粽子一条街”上一个个粽子中得以体现。
一圈逛下来,活脱游走在中国粽子地图上。
首先,“南甜北咸”的常规饮食概念在粽子面前显然行不通,且恰恰相反——北派粽子都以甜为主,尽管有内蒙古奶皮粽子很倔强地表示不服,但金丝小枣、豆沙、白粽的三剑客总是孤零零地代表着北方人民在粽子这件事上想象力的匮乏。
白米粽子
相比之下,南派粽子大小个头、形态样子甚至包扎造型琳琅满目之外,多数是以咸味为核心元素,无论四川本地腊肉粽,还是品类更为丰富的江浙、广东、云南,哪个地方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无情地碾压北方。
抛开“万物皆可包”的丰富内涵,光是打开绿色表皮后的粽子颜色,南方粽子就有着无穷的变化:在吃货大省广东,从潮汕到雷州,从肇庆到东莞,各式各样的粽子可谓包括万有,万物皆可“粽”。
因为口感有咸有甜,能满足绝大部分吃货口感,潮汕的粽子又被叫做”好人粽”
裹蒸粽是广东最具代表的人气产品,它不仅有“蒸蒸日上”的好彩头,还有浓浓的富足口感:渗入糯米的五香粉、咸蛋与一同包入其中的鲜肉味道完全融合,一口咬下,甚至一时分不清肉和米的边界。
肇庆裹蒸粽
而在江浙地区,糯米中混合草木灰是浙江遂昌粽子的特征,这个叫做丽水的小县城以粽子而闻名周边,草木灰不仅将粽子变成了栗色,其碱性与糯米中和,生成炭烧的香味。
更为夸张和直接的要数溧阳乌米粽,糯米被乌饭叶染得漆黑,带着斑纹的粽叶就地取材于竹笋皮。这粽子总让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意大利墨鱼汁面饭。
溧阳乌米粽,图自
常州旅游平价or贵价,都能吃到快乐
“粽子一条街”以物美价廉和销量惊人,每年端午前都会应景地冲上热搜,而今年同样上了热搜的另一条关于粽子的消息,却来自财经板块:卖粽子的百年老号吹响IPO号角,准备以“粽子第一股”的身份在端午到来之际上市。
我对它印象深刻,因为在青少年时,这个牌子曾改变我这个北方佬对粽子的浅薄认知。记得那次去某南方小城旅行,在清晨的长途汽车站觅得满街唯一一家开着的铺面,便是这一品牌的粽子店。
热腾腾的粽子还没剥完就香气扑鼻。一口下去,软绵的肥肉几乎融化在糯米中,瘦肉纤软入味,两者的冲撞让我第一次吃咸粽子就立即爱上了这一口。
那天,我知道了两件事:一是粽子可以是咸的,并且很好吃;二是粽子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候吃到——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粽子并非只现身端午,而是作为日常食物全年供应。
在南方地区,粽子甚至可以是一日三餐
而季节性颇强的粽子似乎很适合成为消费话题,每年都可以横空出世,消费者/游客们的眼球。
央视新闻报道的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特色——粽子里包鸭子。在宰好的鸭肚里塞入腌制的香牛肉、香猪肉和香菇,洒上芝麻粉后用香糯米包好,再煮3小时,美味粽子就做好了。
从要上市的百年老号到新晋人气品牌,无论是卖咖啡的卖奶茶的还是其他,在此时纷纷乐此不疲把粽子玩出花样,每年粽子销售主力军还有星级酒店和老字号品牌等,什么国潮设计烫金盒加皮革拎袋、什么内置保温隔层的真皮拎包、礼袋礼盒……
在电商平台上,不时出现天价粽子
有了这样的食材加包装,价格不菲是自然的事。不过市场买账是检验商品的唯一标准。像往常一样,今年酒店的粽子依然畅销抢手。最为夸张的某奢牌酒店,原本三个粽子五百多的售价原本已经很夸张,但它竟然引来囤货的黄牛。当它赫然出现在电商平台上时,身家竟然又被炒翻一倍。
健康吃粽子行不行?
潮牌也好,联名也罢,各种铺天盖地的各种粽子礼盒里,食材每年都花样翻新地迎来新趋势,早些年就被追捧的名贵东方传统食材鲍鱼、燕窝等已经司空见惯,舶来的松露、鱼子酱也不算新鲜,还有创新的榴莲芝士、螺蛳粉粽子等等“韵味十足”的粽子品种。
这还不够,plus版本重口味的折耳根、螺蛳粉臭豆腐粽子也来凑热闹!
螺蛳粉+臭豆腐版本的粽子,图自中新视频
要说今年的话题爆款,还要数植物肉。
我是个从小无肉不欢的人,所以很难理解素食主义者们对于“黑椒植物牛肉粽”和“菌菇植物猪肉粽”的追捧,不过号称相比普通肉粽热量减半、脂肪减半,并做到零胆固醇、零反式脂肪酸这些卖点,足够让追求健康饮食的人士买单。
植物肉粽子,图自微博
会飞的美少羊就算还没有超前地用植物肉做食材,也并不代表粽子商家不关心健康的话题。最直观而“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粽子越做越小。
为了大家减少碳水摄入,如今粽子的分量越来越小,图自
荷晨潇潇说美食记得早年间家里包的粽子,都克一个起跳,手下稍微不留神,克一个也是有的,巨大的粽子要在水中翻滚半小时才能全部熟透。
粽子,馅料要好吃,还必须管饱!从前无论南方包着肉的还是北方蘸白糖的,这样的一个下肚,顶上两碗米饭,妥妥的一颗碳水炸弹。
而如今,主流粽子通常都身材玲珑,克是标配,而50、60克一个的迷你粽,更是大行其道很受欢迎。珍惜粮食,少摄入碳水,又吃到美味的满足感,享受传统时令,给食客找好这样的平衡,似乎是如今每一颗粽子应尽的责任。
一个冷知识:
粽子是湿垃圾,记得分类准确哟!
祝粽子常吃,端午安康!
说说你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