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浦北文史之旅随笔广西日报
TUhjnbcbe - 2025/2/9 17:00:00
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文化之旅

潘琦

越野车进入钦州市浦北县,只见山岭逶迤,流水潺潺。又过了一阵,两旁峰峦起伏,满目绿野,嫩紫之色,映日成彩,微风过处,花影袅娜,别有一番景色。

之前,我翻阅过一些关于浦北县的文史资料,脑海里便闪动着关于它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年),秦朝在岭南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今浦北县境属象郡辖地,南朝宋泰始七年(年)设越州,以临漳郡为州治,州治所、郡治所在今浦北境内福旺镇古立村境内。至今尚有越州古城遗址、旧州唐城遗址、古立新石器时期山冈遗址,以及大朗、进诚、奎峰等十多所古老书院……”

我们一行人住下来之后,县里领导同志建议我们先去参观一下博物馆,以对浦北的历史有初步了解。当我跨进浦北县博物馆,立即被高大的亚洲象化石骨架和犀牛化石骨架所征服,遥想远古时期森林密布,深潭纵横,气候温和,适合大象、犀牛、巨蟒等动物栖息、生息繁衍。博物馆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些化石是出于乐民石山洞穴。年6月,民乐镇莫村村民在苗渠石山取石,发现许多坚硬的奇石,随即把情况上报镇政府。后经文物部门考古发掘,在高出地面20米的古老溶洞里,发掘清理出30多种动物化石,最令人惊喜的是出了一具完整的亚洲象的头骨、四肢骨、肋骨和脊椎骨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动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岭南地质期的地理气候演变,具有重大的价值。

而往后看到的东汉晚期的青铜器,器种有盆、樽、碗、豆、壶、灯、盘等,还有唐乾五年铜钟、南朝铜鼓、南朝黄釉花瓣六系陶罐、龙凤提梁陶壶、唐陶辟邪面像、宋青白瓷魂瓶以及各种玉器、书画、钱币,令我十分震撼。博物馆的同志无比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全馆共有馆藏文物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63件。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这是不多见的。细细观摩陈列在展馆里的文物,令人无比振奋,文化自信倍增。

书院是浦北古代教育兴盛的标志,古代书院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兴学持续时间之长,居广西各县之首。《浦北县志》记载,清朝中后期是浦北书院建设最兴盛时期,全境建有16所书院,遍及许多小镇街道。真可谓书香胜地。

浦北书院建筑都相当精致,但由于诸多原因,毁坏的多,完好的少,目前一部分正在修葺。引起我们注目的是至今保护完好的大朗书院。书院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年),迈进书院正门,一副书写端正的藏头对联映入眼帘“大成声振尼山铎,朗润文方浦水珠”。字意词句对得非常工整,内容十分丰富,把书院的文风朗润形象概括得一清二楚。

这所百年书院坐北朝南,建筑格局规整有致,风格古雅简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院里的对联,且多为藏头联。大门走廊石柱上的长联立意高远,含义深刻。上联“大开珊纲,宏收宝物千枝,要培成管乐奇士,兴我国家出力”,下联“朗膜冰壶,撒印道心一片,莫误认陆王宗旨,坠他佛老空谈”。整个书院“大朗”藏头联就有6副之多,这些对联彰显出大朗书院深厚的儒家风尚和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成为广西教育史上的一大亮点,浦北人文历史的一道景观。

浦北有不少保护完好的古村落,我发现这里的古屋完全迥异于桂北一带的建筑。我们考察了距县城不远的余屋古建筑群。据史料记载,余屋村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古建筑群坐北朝南,设计十分对称,分为左、右及正座,屋与屋之间走廊相连,天井相隔,约有间房屋。余屋建筑群是监生余仕嘉之子余德壹、余德恭、余德信、余德敏考取功名发迹后始建的。后续建历时30多年形成如此规模。

余屋布局合理,雄伟壮观,高雅堂皇,彰显出多种岭南建筑工艺特色。每座房屋大门设置有横拢、直拢、板门三道防盗设施。室内雕梁画栋,墙上刻有龙凤、花鸟鱼草等浮雕壁画。最显特色的是山墙头构造,山墙头都高出屋面,塑起伏游龙状,两边对称,呈圆弧形,极像铁锅两头的锅耳,取名“镬耳楼”。其形似古代官帽,有官运亨通之吉意,功名越多越大,山墙的镬耳相应的越多越大。古代科举文化、崇教文化在这里的古建筑中充分体现出来。我惊叹文化的顽强生命力,也许这就是浦北古迹文化最能打动我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越州,一个位于广西浦北,一个位于浙江绍兴。它们的历史都十分悠久且同时期并存,但史料中多记载江南的“越州”,位于岭南的“越州”却鲜为人知。多少年来,我潜心研究桂学,都没有顾及到探寻岭南的“越州”文化,我带着多少有些自责和含混的心绪,去目睹岭南古老的“越州”,寻找回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如今的“越州”古迹已被历史的尘埃荡涤无存,但当我站在越州古城遗址上时,仿佛已经触摸到了远古的沧桑,感受到停滞的时间,被脚下这凝固的历史激动得热血沸腾。

越州古城遗址位于浦北石埇镇坡子坪的仰天窝,又名青牛城。据《宋书》《南齐书》《中国历史地图集》等记载,泰始七年,朝廷设广州临漳郡和交趾郡、合浦郡、宋寿郡,另增设百梁等六郡,设置越州。元徽二年,陈伯绍被任命为越州刺史,督交、越二州军事,筑治所于青牛城。到南齐中叶,越州达鼎盛期,辖区增加到20个郡50多个县,东到今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南到雷州半岛,西到钦州市,北到玉林市容县。南朝施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越州与广州、交州并列为一个军事和行政单位,是当时中国南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隋朝大业元年(年),越州改为禄州,大业三年(年)禄州和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为合浦郡。越州古城置于南朝末,衰落于隋朝中叶。

经考古专家对越州古城的考古挖掘,越州古城遗址轮廓已清晰可见,呈长方回字形,占地面积24万多平方米,设内、外城。墙体用红色泥土与粗沙混合夯实,设东、西、南、北四门。外城墙依山而筑,四周修有护城河围绕。内城建在城两面的一座山冈上,可俯视全城,并有墙与外城相隔,北面有壕沟险阻,是一个即安全又能控制全城的制高点。城内有官府、官邸、军营、练兵场、商贸市场、街道民居。从目前已出土的铁剑、简瓦、板瓦、兽面瓦当、青黄釉瓷碗残片、黄釉花瓣六系陶罐、黄釉龙凤提梁陶壶、陶灯、铜酒壶等一大批器皿,可以遥想出当时越州城的威武、雄伟、繁华、富庶的景象。也为我们研究南北朝时期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浦北之行让我大开眼界,对浦北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文化震撼,一种特别的期待。

也许由于多年从事文化研究的缘故,我常常喜欢从文化层面去思考问题。所以当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指出的“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时,久久地沉思。总书记的话高瞻远瞩,深刻透彻。是啊,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可以找到有关任何观念和方式的史料、文物、遗址来证明这样那样的文化存在。但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将传统完全理解为一种凝固的对象,是一种单纯的已逝之物,而是将传统理解为一种可以在传承中延伸的事物,一种活的势能,一种能为现代再生利用的珍宝!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代到现代,从现代至当代,一直贯穿于我们目前与将来的生活之中,以至于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当下寻觅到它生动的影迹,及它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意义。

浦北,如今已成为北部湾地区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化旅游景区,正以一种特有的古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我想,我们今天更重要的任务或许还是充分发挥浦北的人文优势,如何在精神上、思想上接应传统,并通过传统争取到更多精神与思想上的资源,融到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去。这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思想的动力!

浦北,明天必将更加绚丽多彩,壮美无比!

1
查看完整版本: 浦北文史之旅随笔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