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人民日报》头条聚焦湛江!
保护候鸟、修复红树林、发展生态旅游
滨海城市的绿色转型
值得点赞!
核心阅读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实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等项目,有效恢复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候鸟,并利用生态资源推进绿色发展。现在,湛江正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春日里
红树林沿海岸线生长
雷州半岛生机盎然
,时长03:01
湛江日报社原创歌曲《湛江红树林》
近年来
广东省湛江市利用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
通过深入推进大文旅开发
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压实责任,打击涉候鸟违法犯罪活动
湛江地处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上
在雷州市纪家镇
植被丰茂、湿地广布
每年秋冬
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越冬
但在10多年前,纪家镇也曾有人捕鸟。而现在,纪家镇广袤的田野里、海滩上,捕鸟网早已踪影难寻。“最近七八年都没有见过有人捕鸟、卖鸟了,执法部门抓得很严。”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10年间
纪家镇对待候鸟的态度
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转变?
为了保护候鸟,在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对基层科普宣传力度的同时,当地森林公安也持续多年以高压态势打击涉候鸟违法犯罪活动。
——纪家镇镇长许健平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纪家镇又逐渐成为候鸟乐园
在红树林、滩涂、田间地头
群鸟展翅高飞、悠然觅食
系统修复,推动红树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现有红树林公顷
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
湛江日报,航拍湛江红树林,美不胜收!#湛江视频号
跟着湛报君一起感受
醉美湛江,醉美红树林
大小不一的红树林湿地
星星点点地分布在雷州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
在海陆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近年来
湛江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等工程
让红树林面积增长多公顷
被称为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
去年6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成为我国蓝碳交易的成功案例。
通过这一交易,可反哺项目区促进生态修复,同时也使周边社区受益。
从开发蓝碳交易项目
到积极探索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试点工作
开展适度的林下科普体验、生态旅游以及生态养殖
打造特呈岛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
……
湛江正持续探索,推动可持续发展
位于粤桂边界的廉江市高桥镇
拥有超过公顷的连片红树林群落
其中大部分位于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
从年起便扎根于此
据他介绍
高桥保护小区
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60多个保护小区之一
目前,高桥保护小区已建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级沿海防护林监测站等科研站点,开展了红树林碳汇研究、沿海水鸟监测研究等科研项目。
农旅融合,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3月中下旬
湛江市徐闻县成片的菠萝纷纷成熟
迎来了采摘的旺季
徐闻菠萝
以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而著称——
35万亩果田
年产量稳定在70万吨
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销售推广
徐闻菠萝一年更比一年火
田间地头的“甜蜜果”
变成千家万户的“致富果”
广袤乡村的“振兴果”
政府非常重视菠萝生产及销售工作,帮助我们致富。我还计划多租一块地,继续种菠萝咧。
——徐闻县曲界村种植户戴智勇
戴智勇种植菠萝40多亩,今年有20多亩可采摘上市,按目前的价格,今年可收入30多万元。
近年来
徐闻县以菠萝为主题
打造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目的地
做大农旅融合文章
从年开始
当地每年都会举办菠萝文化旅游节
采摘、绘画、摄影、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菠萝经济”融合“旅游经济”
让当地人气越来越旺
据介绍
徐闻县还不断加大
相关景区旅游设施配套和景观提升
打造了彩虹路、菠萝驿站、菠萝公社民宿、
田洋水杉路、龙门村樟树大道等旅游景点
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