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起雷州的节日,出现在脑海里能脱口而出的大概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
不知道也在雷州的你们能想出多少个?或者不在雷州的你们听闻过多少个?哈哈,为什么也会问不在雷州的你们呢,因为有很多外地的朋友对雷州了解程度颇高!你们就可以回忆一下了。
接下来我开始普及,去了一趟雷州博物馆才知道原来节日不止这些,早就知道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一定要去一趟当地的博物馆,雷州博物馆建立这么多年今天是最认真去了解的一次,还受益匪浅!
雷州民俗是包含了雷州民间的「礼」和「俗」,是雷州半岛历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汇与结晶,是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
雷州民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文化,是百越文化、俚僚文化、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长期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
按照岁时节序有以下:
1.除夕
廿六廿七开始做“年糕”,也就是雷州人的“叶搭饼”。廿九三十为除夕,家里男丁负责围炉,祭祀(围炉)是雷州除夕的第一件大事,一般都有固定的吉时,民众都会在家中和村里神灵摆上干饭、白切鸡、茶水和米酒,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祈求过个平安年和一年四季心想事成等。
大年三十那晚,吃完年夜饭后就开始花式娱乐,等到凌晨时,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鞭炮声就开始响起了,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雷州人迎接新年的方式。
2.春节
俗称“新年”,正月初一至初五,为大新年,正月十二,为小新年,主要习俗有:初一子时燃烧鞭炮迎新年,寅时烧早香、供“岁饭”,男女老少穿新衣,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相见互道“恭喜发财”。礼仪之家,晚辈应跪请长辈吃槟榔,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以表示吉祥。现在我们很少看到晚辈要跪请长辈吃槟榔,一直不变的还是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初一要吃素菜,俗称“斋礼”,古人有言,“一日持斋,天下杀生无我分”,“大年初一吃素”或许也与此有关。那么大年初一为什么要吃素呢?具说新年第一天吃素,为新年第一天增添喜庆与祥和,预兆着一年的平安如意。
3.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主要习俗有:
“偷青”,从古一撒播至今,在民间每年的元宵节也叫偷青节,元宵节晚上青年男女会三五结伴,到别家菜地里偷蔬菜,偷蔬菜的人高兴,被偷的人家也很高兴,由于在这天晚上你家的蔬菜被偷得越多就表明你们家在村里越受欢迎。偷青的对象一般都是田地里边的农作物,但都是有涵义的,普遍体现在粤语上,偷到菜,粤语涵义财,偷到葱,鱼鱼聪明,偷到蒜,涵义会管用,如此种种。(这个没有体验过,qq农场的偷菜就玩过。)
游神赛会,也称“游人”,礼俗以敬神、游神、摆宗台(做醮亦称摆醮)、祭礼为核心,并伴以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请亲朋好友,而开展的群体祭祀活动;主旨是酬谢天地神灵、祖先的恩德,驱邪消灾,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走成伥”,雷州傩舞是雷州半岛先民敬雷神驱鬼神、祈求吉祥的一种民间舞蹈,俗称“走成伥”,源于隋唐。表演时须择吉日,佩戴木质傩面具,击鼓奏乐,呐喊摇旗。舞蹈刚烈,庄严,被誉为“舞蹈的活化石”。
下火海,是雷州半岛年例敬拜神灵祭祀活动的一种民间傩技习俗,具有惊险神秘、参与者众、场面壮观等特点。每年正月十五或十六夜,白沙镇东岭村、附城镇韶山、山柑、宾合村、国实村等,都举行“下火海”驱邪祈福习俗。
舞狮,在中国传统的民俗里面,一直都占据着很高的位置。舞狮的寓意就是可以带来好运,每次只要到了春节或者一些庆典的活动,总是会用舞狮来庆祝。舞狮象征着威勇和吉祥,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认为舞狮有驱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狮来镇压,表示自己的威武。希望这门艺术一直流传下去,近几年比较少见了。
4.土地公生日
二月初二,也称为“土地公生日”。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百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于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
农历二月初二,农家户户都舂冬米粿,并用手捏成一块形状象圆饼一样,有大有小。每块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状等花纹,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
5.清明节
每年4月4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主要是修整祖坟,祭祀祖先。
6.浴佛节
又称佛诞日、佛诞节等,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雷州习俗须采摘“使君子”,俗称“水龟”的叶子放在饮用水缸之中,或用“使君子叶”掺和米粉做糕粑,目的是驱除麻风病菌,称“除虫”。
7.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吊屈原的“端午节”。主要习俗有:插艾草,家家户户门框插艾草,是一种避邪的习俗,以祈逢凶化吉。做“五月粽”,大人为小孩用越蔸叶编织鸭母“兜”,装入粳米,放入锅中蒸熟。孩子们各拿一两只到河边做水浴,洗出米饭粘液,叫“流脓”。孩子们边沐浴边唱歌“流脓,流脓,流去东海觅别人”,祈求夏天不长疮子。
乌石、企水两岸还有赛龙舟竞渡习俗。哈哈,作为乌石人,没见过赛龙舟,惭愧啊!
8.天贶节
六月初六,为天贶节,传说是大禹的生日,家家户户用三牲、乌贼敬奉灶君,祈祷富裕安康。有民谣“六月六,尼公吃酒配乌贼……”
9.鬼仔节
七月十四为“鬼仔节”,也称为“天赦节”。相传是上帝将天牢打开,让鬼仔鬼卒放风,为保平安,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烧纸钱、祭祀祖先。
10.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各家欢聚,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主要活动是登高郊游,采药做酒曲。李白诗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冬至
是民间的“男人节”,只听说妇女节的我看到这个有点惊讶!活动是所有男丁汇聚祖祠,按“贤、老”为序,依次拜祭列祖列宗。我是在广州读书之后才知道的“冬至”要吃饺子汤圆,才开始过这个节日。
以上就是我去了雷州博物馆刷新的认知,一下子长了不少见识,不知道家人朋友们对这些节日有何不同的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哟,觉得我写得还不错的话,记得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