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畅通了,沿途农户的生产问题得到解决。
■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
■建于明代的靖海宫屹立着内容丰富的碑林。
■驻附城镇工作队着力解决民生短板,不仅协调帮扶单位对水库放水渠进行清淤,还高标准建起了集中供水改造提质工程。
■陈瑸纪念馆。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村里的荷花池边,村民乘凉聊天,游客惬意赏玩……乘船出游,轻柔的海风,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时而掠过的海鸥,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这里是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附城镇工作队”)在做好产业扶持、补好民生短板的基础上,决定走文旅结合的道路,挖掘民间文化和红色文化,引入自驾游……开创驻镇帮扶的“南沙模式”。
重产业振兴带动农业种养提质增效
驻附城镇工作队由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南沙区黄沥镇、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及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派出人员组成。
“去年7月驻镇后,我们发现附城镇有一定的农业基础,但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方面还是相对薄弱。”工作队队长袁锦培对新快报记者说,附城镇有1.9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5.3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农业基础很不错,但还没有形成本地优势品牌,缺乏一二三产联动,离现代农业有一定距离。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工作队把产业振兴摆上重要位置。一方面,他们请来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把脉产业发展,利用科技特派员等资源,借力科技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他们多方联系资源,进行产业对接,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值。近期,工作队计划组织淡水养殖大户到茂名等地实地调研高科技养殖技术,引导他们逐步过渡到养殖产值更高的品种,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为了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作队引导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穗方源实业有限公司在埔西村建立“高端丝苗香稻+禾虫”(“高端丝苗香稻+”模式)示范点,探索发展健康养殖、高效种养产业。工作队表示,下一步还将做好品牌设计,探讨以订单农业的模式来提高当地粮食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在芙蓉村,村民种植的大头菜主要用来腌制,由于受众不广,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多亩,亩产仅多斤。工作队了解情况后,联系上佛山顺德区非遗品牌“均安大头菜”传承人,由芙蓉村与相关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目前,芙蓉村已从顺德引入大头菜新品种,如果试种成功,亩产有望达到斤以上,由顺德企业收购,销路无忧。
补民生短板解决村民两大用水难题
驻附城镇工作队进驻后,便着手就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调研,着力解决民生短板,包括解决两大用水难题,获得了群众赞誉。
塘边水库原本灌溉着沈塘、附城两镇11个行政村的2.6万亩耕地。由于河堤年久失修,渠道堵塞等原因,年塘边水库停止放水。打那以后,附城镇6个村户村民只能“望天等雨、靠天吃饭”。各村虽有打井灌溉,但对于多亩耕地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在韶山村,干旱一度导致稻田龟裂,农作物减产。
救急如救火,工作队第一时间向广州南沙大后方和组团帮扶单位汇报,请求帮助。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当即捐款40万元,用于对放水渠道清淤,并新建节制闸1座、过路涵1座。现在,途经附城镇的水渠已畅通,沿途农户能引渠放水,解决了生产大问题。
“广湛同心饮水思源”,在埔西村一座崭新的水厂,墙上八个大字非常显眼。工作队告诉记者,埔西村原有供水系统设施老旧,缺少必要的消毒设备。为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广湛指挥部和南沙驻附城镇工作队牵头,邀请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出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援,高标准建起集中供水改造提质工程。记者了解到,水厂过滤设备先进,对水体中的悬浮物、细菌、藻类、病毒和水生生物的去除率达到99.99%。
水厂今年1月24日投产后,不仅解决了埔西村约户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将来还可以通过并网为周边村子提供放心水。
谋文旅发展挖掘文化资源发展自驾游
“雷州石狗、雷剧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瑸故居是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诗廊和靖海宫的楹联艺术碑廊远近闻名;雷州南渡古渡口是古雷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工作队队员吴轶元进驻附城镇后,为这里的文化底蕴所惊叹。
南田村的陈瑸故居已建好了两期纪念馆,形成了系统的参观展示平台。陈瑸是康熙年间的贤臣,为官清廉、爱民若赤,身为总督,“知谋国而不知营家”。陈瑸故居原为三间茅草屋,后经风雨侵蚀而坍塌。后人敬重他的清廉,以及为当地修建防潮堤坝的恩德,各家各户捐砖赠瓦,建起了现在的故居。
如今,这里已成为湛江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广东对台交流基地、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等。工作队队长袁锦培表示,湛江将在这里建一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学院,计划打造一个培训基地,集廉政教育、对台交流、技能培训等为一体,将培训经济做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陈瑸故居里,来自各地的书法家还将陈瑸生前诗词写下来,刻成碑林。在岚北村建于明代的靖海宫,也屹立着内容丰富的碑林。吴轶元透露,附城镇书法气氛浓厚,光国家级书法大师就有二位,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
除了文化底蕴,附城镇还有天赋的自然风光。在南渡河渡口坐船,兜个弯出去就是著名的雷州湾,一路上,海风、红树林、海鸥……让人心旷神怡。
“对内要把组织建起来,对外要把资源用起来。”工作队表示,得益于附城镇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正在谋划文旅创意路线带动经济发展,将通过汇聚人文资源,推动文化振兴,“要把石狗立起来,把雷剧唱起来,把书法写起来,把民俗串起来”。
另一方面,工作队联系上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湛江分会和茂德公国际旅行社,依托陈瑸故居的游客服务中心,设立自驾游驿站,将陈瑸故居、雷祖古庙、靖海宫、南渡河等50多个景点串珠成链,形成附城镇的自驾游路线,同时探索附城镇一日游路线。工作队自信地说,“先把人气带起来,附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采写:新快报记者曾贵真通讯员吴轶元候华亮/图片:新快报记者龚吉林/责编:马壮/美编:郑理文/校对:池翠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