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潘展虹发自广州
10月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布扎比落下帷幕。当组委会宣布原型制作项目获奖者时,中国队参赛选手、广州技师学院代表黄枫杰有点紧张,“目标是保三争二,毕竟过去都是韩国、日本争前二名。”原型制作项目是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首次参赛的项目。此前,中国没有相关经验。
“第一名,中国队选手黄枫杰。”当结果在会场上响起,黄枫杰脑袋一片空白。直到身边的欢呼声将他推向颁奖台,他才回过神来,“真没想到。”他脑海里掠过的,尽是过去这些年的片段。“所有的夜以继日,所有的苦与累,都值得。”
这块金牌,代表的不仅是黄枫杰个人的实力,也是整个国家的技能水平。
在这场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收入囊中,创下历史最佳成绩。南粤“工匠”更是表现出色:广东选手斩获5金4银6铜2优胜奖,金牌数量比上届增加3枚,占中国代表团1/3,奖牌总数占全国一半。黄枫杰手上的金牌,便是其一。
“广东新一代高技能人才更加有实力、更加有底气,代表中国与全球优秀技能人才竞争,诠释‘工匠精神’,展示‘中国制造’实力。”省人社厅负责人说道。
突破原型制作“第一金”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
本届大赛共有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的6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余名选手参加。中国是第4次参加,共有52名选手参与六大类47个项目比赛,是参赛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一次。其中21名广东年轻“工匠”是“主力军”,他们参与了18个项目的角逐。
“前所未有的紧张。”作为中国参加原型制作项目的第一人,从没有过国际大赛经验的黄枫杰,把更多时间花在训练上。每天8点准时到达基地训练,短暂午休过后继续训练,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回到宿舍后总结当天情况再去洗漱休息。“每天都累得不知道怎么睡着的。”
10月9日,黄枫杰随队出发前往阿布扎比。前方等待他的,是一系列不曾想过的挑战。
比赛前三天,组委会公布试题:无人驾驶巴西潜水艇。按照历届经验,公布试题后,考官将在该基础上修改30%内容,比赛当天公布。但让黄枫杰和一众选手感到奇怪的是,比赛使用的材料迟迟未有公布。
原型制作多数使用代木。由于阿布扎比当地没有类似的材料,一时未能找到替代材料,为此暂未公布。直到比赛前两天,组委会才确定为高密度泡沫。黄枫杰此前没有了解过,甚至没有摸过。和教练讨论后才发现,这材料自身是有缺陷的:泡沫自身有孔。在制作过程中需花时间把这些孔填充,还要对泡沫进行粘接,材料用量也有限。换言之,一旦把材料计算错误,不仅影响制作工序浪费时间,把材料用完了重新申请还要倒扣分。
挑战接踵而来。比赛当天组委会告知,每个选手使用机床的时间有限,每人不能连续使用超过2小时。使用机会先到先得。这对于依赖机床操作的原型制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大障碍。“过程中必须把每个工序都规划细致,把握时间节奏。”尽管是“零经验”,黄枫杰还是沉着地按照教练布局,将更多时间预留在自己手工相对弱的环节,将更少时间花在自己更擅长的机加工。
比赛总共历时3天22小时。黄枫杰最终摘下金牌。“为这五年来辛苦奋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朋友圈上,他发出如此感慨。
本届大赛上,除了黄枫杰,广东选手中的金牌获得者还包括数控铣项目选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杨登辉,砌筑项目选手、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学生梁智滨,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选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张志斌,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手、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学生邓燚祯、叶子进。
广东选手参加的18个项目大部分属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选择参赛项目主要考虑当地产业基础、优先发展方向等。项目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现了“广东制造”的产业水平。
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
广东选手惊艳世界技能大赛的背后,是一支技能型劳动大军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
黄枫杰就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的一员。
出生于年8月的黄枫杰是雷州市附城镇麻演村人。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家里的电风扇、录音机等小家电都没逃过他的“魔掌”。
黄枫杰是家中老二。初中毕业后,务农家庭的困窘现实,让他不得不选择技校。“如果我去读技校可减免3年学费,还能找到工作,帮家里减轻压力,哥哥也可以读高中上大学。”年,黄枫杰成为广州市技师学院12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加工方向)学生。
年,黄枫杰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以CAD项目获得广东省三等奖。年,他被推荐加入学校原型制作项目精英班,由此开启了他的原型制作之旅。
在精英班里,黄枫杰在学校专业带头人、教练赵晓霞的训练下练习。“他很沉稳,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有拼劲、能吃苦。”在训练过程,赵晓霞发现黄枫杰操作精准度高,善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符合原型制作项目的要求。
原型制作项目,是将设计师的设计图纸变为实物,对产品加以判断,以便确保将来开发的产品实用性。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如何加工,才能提高日后的生产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大量制造企业都需要这样的技术,也是产品在大批量投入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广东聚焦产教结合,以加强校企合作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来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二来为企业输送合适的技能人才。
一年后,被赵晓霞视为“最佳人选”的黄枫杰顺利通过广东省和全国选拔赛,进入国家集训队后以第一名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对决。
获奖后,对于接下来的计划,黄枫杰早已做好打算:留在广州市技师学院任教。“过去我对‘工匠精神’没有太多感受,参加国际大赛才知道什么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他说,国际赛场上只要尺寸相差0.1毫米及外观有斑点或不亮,都会得零分。这些经历都可以告诫学弟学妹,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要求自己要做就做到最好,追求极致才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引领“广东智造”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补齐“广东智造”技能人才短板,是广东技工教育的重要使命。
当前,广东围绕国家和省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加快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目前,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万人,拥有所技工院校,在校生57.1万人,约占全国的1/5,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约10.7万人,上述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技工教育创新重点服务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个专业,涵盖了20个主要行业,其中80%面向现代产业。年及年,共安排1.4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8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2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
“南粤工匠”在世界最高舞台的精彩表现,得益于广东技工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技能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省人社厅书面回复时代周报时表示,广东将全面提升技师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重点扩大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
time-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