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村的公园建成了,调旦村的路灯亮起来了,里家村的妇女健身队和湛江市实验雷剧团同台表演,在一个省定贫困村,人们分享着一个个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喜悦。
春节前夕,记者从顺德启程赴雷州,走进顺德对口帮扶的北和镇新家村采访,与扶贫驻村干部、当地镇村负责人和脱贫群众聊过去,说现在,展望未来,看见一张张笑脸喜迎新春。
新家村由调旦、里家、新家三个自然村组成,人口人,原有贫困家庭74户,是省定46个贫困村之一。年5月,顺德开始对口帮扶雷州,新家村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道路硬底化出行不再难
新家村,名为新家,扶贫前却说不上新。村子依山而建,一间间红砖砌成的旧平房错落排列,裸露的黄土松散堆放,雨天随雨水冲下山坡,泥泞山路人车难行,晴天被海风一吹,满村尘土飞扬。村干部辛业瑞说,对口扶贫开始后,首先是对道路进行硬底化,水泥路连通三个自然村,村民出行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也不用担心摩托车陷进泥淖里。
扶贫干部看到,三个自然村都有戏台,但戏台前面的广场杂草丛生,一座座戏台不得不闲置,为此,他们又将自然村的戏台广场全部硬底化。
新家村的“新”,不只有道路、广场硬底化,对口帮扶三年多,除了政府资金外,乐从商会、乐从供销集团、乐从钢铁世界等热心企业参与出资,助新家村翻新了小学,兴建了敬老院、中心公园,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春节前夕,施工队伍抓紧为调旦村安装路灯,今年除夕开始,整个新家村的夜空都将亮起来。
建产业基地年年有分红
雷州自然资源丰富,自古就是农副产品、渔业产品出产地,具有建设产业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顺德对口帮扶新家村,既输血也造血。顺德扶贫驻村干部严伟介绍,目前,新家村建成了一个20亩的海虾养殖基地、一个亩的种植产业基地。在种植产业基地,种植木瓜、玉米、番薯,还有中药材,现在已开始有收成。
产业基地给新家村脱贫奠定了基础。贫困户老莫一家人口多,对口帮扶前,老莫妻子患重病,还有3个儿子读书,现在儿子都完成学业,在产业基地找到了工作。五保户谢石荣刚到60岁,他没有靠五保补助过日子,而是在村里找了一份保洁工作,再加上股份分红,他感觉自己已经脱贫。
乐从镇扶贫巡查督导组组长吴锦松介绍,产业基地的收入70%用于村民股份分红,30%用于产业基地的再投入,逐步发展起来的产业基地将带动新家村稳步摆脱贫困。
观念变了就想脱贫致富
还是那个村,却不是那个家。行走在新家村,只见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流汗,妇女们在广场跳健身舞,小伙子开着货车跑运输奔忙在大道上。
村干部们反映,对口帮扶后,新家村的村容村貌变了,生活条件好了,劳动致富的门路多了,而最重要的是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变了,变得爱清洁卫生,变得大方爱美,变得勤快想赚钱。
贫困户郭尊悌说,以前山村脏乱差,想清洁也没有条件,现在去公园里走一走,手里的垃圾再也不敢乱扔。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城市生活风尚不断吹进海边小山村。里家村破天荒组建了妇女健身队,20多位妇女从扭扭捏捏变得大大方方。春节前夕,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来村里慰问演出,里家村妇女健身队也登台表演节目。朱小汝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她说对口帮扶后,村里妇女变得好勤快,现在主动报名到她农场干活的人多了起来。“谁愿意一辈子穷呢,我们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富起来。”朱小汝说,扶贫政策让村民思想开窍,致富就有了希望。
润物细无声,行动见真情。记者在新家村采访,镇、村干部争相话巨变,说感恩。近四年来,顺德精准扶贫,千方百计筹集扶贫资金,实施各类产业项目,注重抓好培训就业,帮助贫困户解决突出问题,至年底,顺德对口帮扶雷州49个贫困村退出,退出率%,家相对贫困户摘除了贫困帽。
文/珠江商报记者冷卫兵
编辑:陈晓莉
校对:黄倩瑜
视频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些事情要知道!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