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甘薯种植始于清代,历史悠久,至今已逾四百多年。火山岩风化形成了雷州独特的富硒红土,沙土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锁住了雷州甘薯的香甜软糯。
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雷州市加快推动甘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为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创业创新提供“演练场”和“大舞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富民亦强市。
雷州甘薯。
科技引领
脱毒种苗化身增收“密码”
绿色是雷州甘薯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雷州甘薯产业遵循种养结合理念,农业生产清洁,讲究“一控两减三基本”、节水节肥节药,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近5年来,全市推广脱毒健康种苗、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控、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地膜覆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技术,应用面积达万亩。这些技术的推广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以及面源污染,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雷州甘薯种植基地。
雷州甘薯产业打造了技术帮扶样板。龙头企业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组建项目联合体,共同实施甘薯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种植,实现甘薯产业创新能力升级,为合作农户提供现代化种植技术支持。
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明冠介绍,合作社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以“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统一推广良种良法,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大生产。
脱毒种苗项目从农户日常管理与业务开展出发,助力农户实现种植现代化、过程全溯源、规范种植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减少甘薯病虫害、提升种植品质,帮助合作农户省钱、省心、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
雷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脱毒种苗能带来每亩近千元的增收。据悉,杨家镇已有17个村、农户多户种植甘薯脱毒种苗,累计带动实现增收.76万元,其中,农户累计增收.60万元。未来,雷州市将继续完善形成“科研人员+企业+村委+农户”的科技兴农链条,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补全短板
布局“雷州特色”全产业链
眼下,雷州市已建设成高标准、规模化的种养生产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加工原料需求,这是雷州甘薯产业的核心优势。杨家镇、客路镇等地甘薯种植面积已形成上千亩连片,粤西地区最大的甘薯连片优势产区。
雷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生产,保证甘薯的安全与品质塑造了雷州甘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年,雷州市甘薯种植面积达9.3万亩,总产量15.2万吨,单产公斤。大产量的基础上如何达到高效益?雷州市进行了不懈探索。
要提升甘薯附加值,就必须推动红薯产业从种植、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目前,市面上的甘薯加工产品多为番薯干、甘薯淀粉、薯粉等粗加工产品,效益不高,为了补齐短板,雷州市积极推动甘薯产业现代化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价值。
雷州甘薯加工产品。
据悉,雷州市甘薯胶、胶原蛋白肽提取精深加工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工厂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甘薯产后转化率和经济增效幅度,促进雷州甘薯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助力雷州市甘薯产业走出差异化竞争之路。
雷州甘薯产业链条正加快纵向延伸,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甘薯分级包装销售,通过甘薯初加工、电商销售及精深加工等农业产业竞相发展,甘薯二三产业产值达7.97亿元,占产业园甘薯全产业链总产值的62.07%。
依托自身优越的资源禀赋优势与产业基础优势,雷州市甘薯产业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产业园内生产、科研、旅游等现代要素与主体加速聚集。
塑造品牌
“红沙地宝贝”走俏市场
雷州甘薯产业品种多样,主要品种包括普薯32号、广薯87号、北京红、一点红、板栗薯、烟薯25、冰淇淋、广紫薯等,能极大满足加工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广销国内各大城市。
高品质方能塑造良好口碑。-年,雷州市共6期举办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班,主要培训各农技站农科人员、农资经营人员、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大户等,参加培训人员人(次)以上。除了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培训,雷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
雷州甘薯电商物流中
杨家镇甘薯种植坚持“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行绿色标准种植,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杨家蜜薯”、“蔬果人家”凭借可靠品质,在市场上赢得了口碑,被评为“广东粤字号名优产品”。
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明冠介绍,虽然收获己接近尾声,杨家镇种植基地蜜薯仍日销超百吨,其中利用互联网物流发货,日销蜜薯20多吨。每年蜜薯采挖季节,不仅有本地经销户找上门收购蜜薯,还有来自北京、重庆、武汉、天津、上海等外地大城市的客户提前订购。
放眼未来,雷州甘薯产业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水平,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幅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促进规模生产、加工转化、品牌营销融合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层次迈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黄帼蓉
高永彬实习生何文静
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