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雷州歌演变成雷剧的前前后后之三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劝世歌初为说唱形式,内容皆论仁说义。后来为了形象地表达其内容,便分角上场,铺演故事。但其表演仍为生活原形的动作,并未戏曲化,各角只穿便服,系红腰带,两颧涂红,双眉画黑,男持一扇与烟筒,女持一巾,以代表一切道具;台上只摆一桌数凳,此外无他装置;歌词请唱,不设锣鼓;若剧中人物过多,则一人兼演数角,在这边唱了此角的歌,转身换位又唱彼角的歌;歌词事前大致拟好,道白临时编造。

雷剧《莫玖传奇》第七场

劝世歌既供人娱乐,又给人教益,雷州人莫不赞赏这一乡土艺术新葩,故曾盛极一时,为社会名流所注目。清乾、嘉年间海康县进士、著名学者陈昌齐,历任“三通馆”、“四库馆”篡修官和浙江温处兵备道之后,晚年归来,致力于编纂《海康县志》、《雷州府》、《广东通志》于繁忙之中,仍抽出时间,将潮剧《三元记》中之一折移植为劝世歌本。该本故事完整、文采华丽、内容旌表贞节,名为《断机教子》,传之于世,使劝世歌影响甚大。姑娘歌班中劝世歌本的故事,大都来自其他戏曲剧种的剧本,且多数本子的名称都沿用原本之名。例如《陈世美》、《白兔记》等劝世歌本与原戏曲剧本,则是完全同名同事的。

劝世歌的表演虽然简单,但人们喜闻乐见。清道光之后,一些农村青年爱好者也仿演劝世歌以自娱。

后来,一些青年于农闲之时,邀集起来,凑成班子,到邻村演出,不收戏金,只求款待膳宿,而成为业余演出团体。群众把它叫做“歌班仔”。清嘉道之间,广东出现了早期粤剧。高州、廉州的粤剧班(即粵剧行家所称的“下四府粵剧”班)也到雷州演出。雷州人因见粤剧艺术水平高,尊称之为“名班戏”,也有人把它叫做“广东大戏”,把粤剧班叫做“戏班”。清道光至清末,下四府粤剧班来雷州演出的越来越多,雷州农村歌班仔也不断增加。

农村歌班仔羡慕粵剧精彩,纷纷向其学习,有的随班习艺,有的延师设馆开教,既学动作,又学锣豉,还仿制一些服饰。他们将此套用用于劝世歌演出之中,使劝世歌变为戏曲形式,即表演中唱、做、念、打齐全,并配以服装、道具、头饰、挂髯、鞋靴、脸谐等,这样在雷州农村歌班仔中便产生出雷州的戏曲剧种----雷州大班歌,农村歌班仔亦随之变为专业演出团体,名为“雷州歌班”,或叫“锣鼓班”。雷州歌班问世之后,演出时的唱腔仍为雷州歌,但演出形式与姑娘歌班中劝世歌的演出形式,则完全不同了。

姑娘歌班中劝世歌的演出,因循守旧,原型的生活动作长期不变,而雷州歌班则径向戏曲发展,不断增演戏曲剧目,表演动作也日趋戏曲化了。至此,同出一源的雷州歌班和姑娘歌班,分道扬镳,同时并存。雷州歌班演出时舞台高阔、故群众称之为“高台班”,姑娘班演出舞台矮窄,群众叫它“矮台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