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pf.39.net/bdfyy/bdfzj/宋朝和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两大王朝,宋朝时期的经济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巅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我们留下了不屈的铮铮骨气。而且两者都是汉族的政权,之后被外族所灭,可待遇确实天壤之别。明朝灭亡后,反清复明的声音层出不穷,在电视剧里面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这样的组织,如天地会。但是在南宋灭亡后,元朝不仅没有遇到国内势力的反元复宋,反而一度向外扩张,成为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都是汉族政权,为何宋、明的待遇如此大呢?
天地会令牌
一、根基
确实在南宋灭亡后,也有一段时间的反抗斗争,在宋恭宗被俘之后,宋军势力南逃到雷州,陆秀夫拥戴赵昺为帝,组成南宋小朝廷,为赵家保留了一段香火。但是很快雷州失守,发上了历史上著名的崖山海战,陆秀夫抱着赵昺还有赵宋皇族的八百余人跳海自尽,此消息传出后,很多爱国军民也纷纷投海自尽。此一战,有10万人自杀殉国。
元灭宋
明朝呢,清军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和大部分文武大臣逃到了南方,占据淮河以南,可以抵挡清兵。先是福王朱由崧即位,建立了南明政权,在南京被攻陷后被俘;而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但是随着郑芝龙降清,朱聿键也被俘绝食而死;之后大西军和明朝官僚联合,拥戴桂王朱由榔为帝,进行了多次抗清斗争,但是随着三王内讧,最终被清兵击破,朱由榔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所弑。
此时在大陆已经没有明朝的根据地了,但在此之前,郑成功已经收复台湾,作为基地。在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接手,仍旧奉大明为正统,并且将宁靖王朱术桂接到台湾,作为南明正统的象征。直到郑经死后,明郑势力发生内乱,被清兵攻破,郑克塽降清,南明彻底灭亡。
南明
由此看出,在宋朝灭亡后,皇室及广大的军民虽然爱国热情很高涨,但是采取的方式却很极端,自杀,很不明智的做法。没了皇室,就没有了可以效忠的对象,而十万军民的自杀则失去了继续抗争的根基。反观明朝,皇室血统犹在,那些爱国人士就有了抗争的动力,并且有台湾作为基地,也有了继续反抗的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政策
也可以说是风气,宋朝自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为了防止再出现‘陈桥兵变’类似的时间,对于武官的权力进行了削弱,相对而言,文官的地位更高一些,进而导致了社会上重文轻武的现象。宋朝时期的对外政策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每次打仗,要么就是输了割地求和,要么赢了也要展现国家的风度,给战败国岁币等物品补偿,没有一点大国该有的样子。
南宋
再看明朝,一个字“刚”。明朝相较宋朝,战争也是非常频繁,其中有战胜的明英战争、万历朝鲜战争,也有比较屈辱的土木之变以及明清战争,不过有一点就是无论胜负,风骨都在,像北京保卫战,即使皇帝被俘被要挟,也不含糊,依旧是打,而且胜利之后拒绝求和,打到你服气为止。
明英宗朱祁镇
两相比较,宋的劣势就明显了,没有脾气,任谁都能来欺负一下,欺负赢了有甜头,欺负输了没损失。这样的政权,这样的社会风气,想来百姓即使想表达爱国之情也就是随之而去,而不是奋起抗争吧。而明朝,也是输了,但是皇帝,国家做了个好榜样,可以输,但是不能怂,在这样国家大形势的带动下,其百姓硬气也很正常,
三、历史因素
这一点跟两个朝代本身关系就不大了,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在当时是外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之前虽然也有外族入侵的例子,但是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政权。所以,元灭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像是王朝的更迭,如汉代秦、唐灭隋一样。不过在经历了元朝之后,这一切就变了。元朝时期,设立了四等人制度:蒙古人是第一等人;色目人(主要是早期被征服西域人和归附于蒙古的部落族人)是第二等人;汉人(淮河以北的原金国的汉人、契丹、女真等和较晚被征服的四川、大理人以及东北的高丽人)是第三等人;南人(最后被征服的南宋境内各族)是第四等人,四等人制度使得各族的矛盾非常尖锐的凸显出来。
明灭元后,国家政权再次回到汉族手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阶级跃升。而明朝被清灭后,满汉的问题同样很突出,因为有了元朝这个前车之鉴,所以,对于清军入关,抵抗的情绪也更为高涨。
综合看来,反清复明不管是在成功率,还是抗争的意义都远高于反元复宋,所以这也是那么多‘义士’奋不顾身的原因吧。
本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与现实环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