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洪江吴洪暄吴传一雷城东门仔的 [复制链接]

1#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1430.html

升堂别墅巷坊,李龙图

雷城东门仔有一条幽深小巷叫吴屋巷。巷口较窄,巷坊用红砖砌成。上面镶嵌着一石匾,叫“升堂别墅”(见下图)。这是由清代番禺进士、书法家、广东硕儒吴道镕题写的,时间在光绪戊戌年(二十四年,年)。“升堂别墅”四字石匾为正字,凹雕,书法雄俊,洒脱,堪称一代大家。吴道镕墨迹在雷州半岛难得一见,为什么在这个偏僻小巷惊现他的墨迹呢?其实,这与这家主人显赫的家世及地位有关。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走进东门仔,认识了该屋主人吴芝力先生。他70余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健谈。我问起他家的历史,他拿出族谱做印证,给我娓娓道来。

原来,他的曾祖叫吴克禄,升堂是吴克禄的号。“升堂别墅”就是吴克禄别墅的意思。吴克禄与吴道镕交好,又是同宗,于是吴道镕遂赠其墨宝。

清末民国时期,吴克禄子孙三代,出了四位名人。吴克禄,清末例授巡*司。三子吴洪江,雷州历史上第一位京师大学堂官学生,廪贡生。四子吴洪暄,粤汉铁路局长兼司令,国民*少将。孙子吴传一,*埔*校第二期学员,陆*第九师教导团团副,校官。除吴洪江外,其余三位从事*旅、警*生涯。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生平事迹介绍。

沈塘镇塘边学校,网络图

吴洪江

吴洪江,字文船,号瀚洲。据沈塘镇塘边村民国《吴氏族谱》记载,吴洪江祖籍为遂溪县(今雷州市,下同)塘边村,始祖吴侬愈。

吴侬愈忠厚贻谋,世有引德,原籍福建省莆田县人。宋末入雷,见府城北面塘边之地山清水秀,临近万顷洋田,为鱼米之乡,便于此开基乐业。其后子孙蕃盛,遂成巨族。

吴洪江祖父吴凤纪,为塘边村16世祖,清代末年来雷州府城营生,建屋东门仔,自此人丁兴旺。吴凤纪娶辛氏,生三子:克福、克禄、克寿。长子克福,恩赐九品登仕郎;次子克禄,例授巡*司;三子克寿,奖赏八品*功。三人均获功名,丕振家声。

吴洪江父亲吴克禄,例授巡*司,掌管地方治安。巡*司是巡检司的别称,从九品。职务虽小,但位置重要。他克尽所职,息盗安民。母亲谢氏。吴克禄出男有三,长男吴守金,次男吴守清,三男吴守明(即吴洪江),四男吴洪暄。

京师大学堂牌匾,北京大学校史馆图

吴洪江出身仕宦之家,有很好的家庭教育。据《吴氏族谱》载,“江天资明敏,童年过目成诵。”他刻苦勤奋,20岁就考取秀才,获取生员资格。族谱称:“弱冠入泮,食饩。”他智力超常,“行文敏捷,潜心笔算”,(1)文理均优。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为雷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位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学生,开雷州京师大学堂官学生之先河,一时轰动三雷。

吴洪江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人们对其寄予厚望,称其前途无量。即将毕业时,因突发病,返乡医治。后以病情严重,转至上海救治。恨天不享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病逝于上海,舆榇(yúchèn,载棺以随)还里,葬塘边村甘塘坑坡,年仅三十有一。时人叹息惋惜。

京师大学堂遗址,北京大学校史馆图

吴洪江善文,有《祭姻亲陈茂才文》(2)等篇章行世。

吴洪江娶陈氏,为举人陈氏女。出男传善。

吴传一

吴传一,原名吴传善,别号少瀚,光绪壬寅年(二十八年,年)九月初八酉时生。父亲吴洪江,母陈氏,叔父吴洪暄。

吴传一英姿,吴芝力供图

吴传一自幼聪颖,七岁入学。从海康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思想进步,投身国民革命。年8月,22岁的他,毅然报考广州*埔陆**官*校,就读该校第二期辎重科(通信地址为广东雷州城南门头内华新号转)。当年8月14日入学。与他同时考进的还有徐闻县龙塘镇文部村的祝夏年。祝夏年读的是炮科(祝夏年后任76*暂编57师、师师长)。他们与第一期的遂溪薜文藻(少将,海康县长,国民*、共产*双料*员)是校友,这是雷州半岛最早的三名*埔*校的学生。

毕业后,吴传一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历任排长、连长。

年7月30日,为了北伐战争需要,国民革命*兵站总监部成立,易鹏飞为总监。下设交通处、医院等。吴传一调入国民革命*兵站总监部经理委员会,任副经理。其后参加北伐战争,后编入蔡廷锴部。

9·18事变后,吴传一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保卫上海、南京等地的战斗。

*埔*校校址,*埔*校校史图

据雷州市档案馆收藏的民国乙亥年(年)《为平坑村贡生供实秋诔文拜奠》里面的吊唁名单介绍,年,吴传一担任国民*陆*第九师教导团的团副。第九师教导团以*埔*校革命师生为主,为国民*中央*的嫡系正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劲。吴传一身先士卒,为士兵所拥护。

年4月1日,经行*院长蒋中正呈请,国民*府主席林森批准,吴传一与任强、顾锐民、李星垣等人被授予陆*步兵少校(3)。全面抗战开始后,吴传一奔赴前线,积极抗战。

他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多次指挥和参加狙击日*的战斗并多次负伤。正如*埔*校第十五期、海康籍学员蔡位的诗那样:

“九米师团犯赣川,上高中计陷深渊。

敌骑八百躯沉水,履寇三千魄返天。

秽血阳蟠随飓折,护身符咒拌尸眠。

出奇制胜凭韬略,有吃炎*以铁拳。”(5)

其后不详。据传说,吴传一后在惨烈的武汉保卫战或昆仑关会战中与日*血战身亡。

吴传一娶梁氏,出男一;妾口氏出男一。

长男吴家照,民国壬戌年(年)十月初十日生。他思想进步,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领导的海康县(今雷州市,下同)革命斗争。与欧汝勇、劳可则等人并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康县公安局首任秘书,雷城镇首任副镇长,年被错划为右派,为海康县最后一名右派(年已平反)。年9月去世。享年54岁。吴家照去世时,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吴华曾寄回慰问金慰问其家属,表示追悼。

吴洪暄

吴洪暄(-),字汇朝,号济普。清光绪辛巳年(光绪七年,)二月十二日辰时生(《吴氏族谱》)。为吴克禄小儿子。

《民国广东将领志》,小古堂图

吴洪暄天赋颖异,动手能力强,少有抱负。光绪末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武备学堂。

广东武备学堂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年)。是为编练新*培养初级*官,两广总督岑春煊于原广东水陆师学堂旧址上参仿日本士官学校办学方法创办的。并兼有提拔人才赴日进修之用,下设总教习、教习和助教。由于“武备学堂为造就将材而设”,因此学堂对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休息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广东武备学堂章程》规定:“第一条:诸生来堂肄业,于战阵、攻守之法,宜视为身心性命之学,朝夕研求,不遗余力,一旦造诣有成,考取前列,填给执照,咨送回营,各统领量材授事,信任必专,后来事业功名,未可限量。本堂慎之于始,选剔宜严,如有年长质钝,体弱性懒,不堪造就者,概行斥退。”“第三条:早晚三餐俱应齐赴饭厅,由监督、提调、教习轮流查察,庶饭菜之精粗,学生之谨肆,藉可灼见周知。本堂定以每早未赴学堂之先开稀饭,十二点钟开午饭,五点半钟开晚饭。厨役办菜如有偷减,即行京请复查罚责。诸生听号齐集饭厅,按派定座位各认各座,毋得喧嚷无礼。”“第四条各于讲授功课之时,均当端坐静听,从容就质,抄完功课之后请教习,将句读圈点,文义讲解,讹字改正,凡曾经改正字体以后,抄写不准再错……”(5)吴洪暄进入武备学堂后,遵守学堂守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后以“优等毕业生”毕业。

武备学堂学生集训,网络图

按规定,新*毕业生可去留学。未留学的毕业生均分配在广东*队内充当下级*官。吴洪暄没有选择留学,毕业后,留校派充广东新*模范队队长。

高州官立中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宣统三年)成立后,吴洪暄一度担任该官立中学堂监学兼算学教员。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吴洪喧在此时间虽然很短,但以新学思想影响和启发学生,颇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不久,调任广东陆*小学堂教官。

广东陆*小学堂,网络图

广东陆*小学堂开办于光绪三十一年(年)五月,是为改革陆*制度,仿效德、日*校学制而创办的,地址在*埔平岗乡武备学堂旧址。从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二年(年~年),以高小毕业生或初中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共招收5期学生,约人,学制3~4年。授予最基本*事课程。术科内容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单个教练、班排队教练、野外演习、柔软体操、器械体操、刺杀、剑术、射击等。其中绝大部分毕业生后来成为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如何贯中、曾泽寰、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张云逸、陈济棠、李扬敬、张之英、余汉谋、徐景唐等。民国元年(年),学堂改名为陆*小学校,至第八期停办(6)。在陆*小学堂期间,吴洪暄先后充任该陆*小学堂学长、兵学副教官、兵学正教官,培养了许多杰出将领。

其后,吴洪暄担任雷州征兵官、广东兵事研究会委员、两广督练公所参谋处调查科科员等职。

辛亥革命时期,吴洪暄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积极参加推翻清*府的活动。民国成立后,吴洪暄“充任广东都督府人事局一等科员,其后又升任人事局长兼临时稽动局调查委员。”(7)

年,龙济光与林虎西兵战于雷城,用兵达一万余人,战争持续3月。战争结束后,老百姓流离失所。吴洪暄关心家乡灾情,联合雷州绅各界向粤省大吏请拔巨款修葺平民屋宇。当年香港《华字日报》以《请恤雷州人民》予以报道:“雷城自经兵灾,元气固已大伤。现在流匪未尽肃清,以致商民亦难乐业。闻有绅商吴洪暄等,关昨特联呈大吏,请即拔给巨款俾将贫民屋宇略为修葺,并予派兵安段保护,出示召集流亡,以免咸相观望,各失其所云。”(8)

民国十年(年),龙济光设立广惠、高雷、罗阳、潮梅、南韶连、钦廉、琼崖等7个*路总办。吴洪暄担任高雷钦廉(广东南路地区)*路总办委员。

中央陆**官学校佩剑,网络图

年2月17日土匪李福隆大肆抢劫雷城后,吴洪暄关心家乡安危,亲自出面,要求派人来雷州处理善后。香港《香港华字日报》是这样报道的:“《海康尚有大帮土匪为患》:海康县地方自被匪首李福隆等大肆蹂躏后,业已大伤元气,满目疮痍。顷复有大帮土匪啸聚,四出劫掳,势甚披猖,昨该县民吴洪暄等特飞禀粤*总部,恳请派兵痛剿。并乞拨给枪弹举办联团,以资捍御。该部据此,以昨据该县周知事具报,县属地力尚有大帮匪四出焚劫,请予派兵驻县防御等情,业经电饬陈处长迅派*队驰往驻札、防剿在案。至该民等所称拟办联团、请领枪弹一事,本可行,惟现值局库枪械缺乏,无从拨给,因特饬候枪弹有存,再行核给。”(9)

年7月,吴洪暄补授陆*步兵上校。

陈济棠任广东省长时,吴洪暄任广东省盐务局警务处处长。

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年7月,国民*中央训练委员会在庐山训练团、峨嵋山训练团和珞珈山*官训练团的基础上,决定创办中央训练团,地点在湖南祁阳。其后迁到桂林、重庆。此时,吴洪喧调任中央训练团第一总队二大队队副。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向学员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

不久,又调任中央陆**官学校(简称中央*校,前身是*埔*校)第二学员总队总队长。

中央陆**官*校旧址,网络图

中央*校是国民*南京*府设置最早的*事教育机构。是培训陆**官的*事学校。年11月筹设于南京,次年3月开学。兴办之初它直隶于南京国民*府*事委员会,蒋中正兼任校长。学制二至三年。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通讯等科目。抗日战争爆发后,*校分批内迁,十一期二总队、十二期、十三期分别在九江、武昌、铜梁等地毕业,最后迁至到成都。在中央*校工作期间,吴洪暄身体力行,训导学员实战知识,培养学员抗日杀敌本领,为抗日战场输送了许多杰出将领。

年,吴洪喧担任粤汉铁路局局长兼护路司令。粤汉铁路是京广铁路南段广州到武昌间的一条重要铁路,全长.6公里,从年动工到年筑成。年9月1日首次通车,由广州*沙出发,历时44小时抵达武昌徐家棚。这是连接湘粤两地的生命线,责任重大。吴洪暄身为粤汉铁路局局长兼护路司令,为确保铁路畅通,日夜不停奋战在岗位上。年5月16日,吴洪暄授予少将*衔,同年退役。

粤汉铁路局局章,文史收藏图

年吴洪暄因病去世,享年68岁。

吴洪暄将*为广东近代名人。其事迹载入陈予欢编著、年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民国广东将领志》,刘国铭、陈予欢等主编的年12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民*百年人物全书》,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下)》等书。

吴洪暄娶李氏,出男吴学时,次男吴学民。又娶口氏,出吴一飞(女)、吴一岳、吴衍荣,均学有所成,成绩骄人。其中以吴一岳最为出色。吴一岳,年8月生,中共*员,高级工程师。曾任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广州越秀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江水泥厂厂长、广东省水泥技术情报网理事长、中国装配式建筑分会名誉会长等职。年6月,吴一岳作为首席专家,当选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为中国水泥界、建筑材料界之翘楚。(10)。吴一岳现任佛山中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正不遗余力地打造中国的世界级陶业。

中年2月4日,中国66位达人之一吴一岳向全国人民新春大拜年

郑重声明:本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一律不得剽窃、抄袭。转载、剪贴,必须署名。

注释:

(1)(7)民国《塘边村吴氏族谱》;

(2)民国*景星编《乡型剩墨》;

(3)年4月《国民*府公报》第号,台湾省成文出版社第22页。

(4)广东省*埔*校同学会编《峥嵘岁月》第2辑《*埔师生抗战诗》第67页;

(5)清末《广东武备学堂章程》;

(6)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事志》,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8)香港《华字日报》,年10月5日;

(9)年2月《香港华字日报》;

(10)年《中国水泥报》。

雷城东门仔吴屋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